前往Moray的途中,我們就近在Maras鹽田附近的小鎮用餐
我寫blog的時候,找了很久這間餐廳叫什麼名字?
印象中,離開前曾在遊覽車上拍到招牌名稱
苦思許久,最終才確定是記成12月去以色列的相片......
大概是2019年去了太多地方,Amber才會把不同國家的照片混淆
(當時餐廳應該就是沒有掛招牌,所以才會沒有照相片)
安地斯山脈一景
用餐的小鎮--Maras
2017年初訪秘魯時,曾見識過當地盛產的各品種馬鈴薯
這次完全相反。沒怎麼看到馬鈴薯大多是看到玉米
擺設用的彩色玉米
紫玉米
含有青花素的藍玉米
秘魯四大主食分別是玉米、馬鈴薯、藜麥、大豆
其中玉米跟馬鈴薯的品種更是多到嚇人
我們在餐廳看到了黃色、紫色、藍色、黑色。長了一番見識
不過,心裡還是默默懷疑真的可以吃嗎?還是純擺設用?或當成飼料、燃料?
蔬菜濃湯
主餐
安地斯山脈一景 2
下午3:30左右,我們驅車來到Moray
這裡離Maras鹽田不遠,其實只距離7公里
但道路沿著安地斯山脈高高低低行駛,花費時間也比平地長
Moray簡單說是高山上一座圓型劇場般的梯田。用於印加帝國的農作物實驗
趕羊的婦女
這裡的海拔高度約在3500公尺
Moray不只有一個圓形梯田,我們目光所見就能看到3~4個
其中最大的深度足足有90公尺
我站在山口眺望這一片景色。部分團友則辛勤走下去逐層參觀
不可否認,健行完真是一步都不想再走了。Maras鹽田還有讓人探索的慾望
Moray目視就是知道是梯田,走下去好像也沒有多大差異......就讓我偷懶一下吧!
Moray
最大的圓形梯田
之所以說這裡不是村落遺址而是用於農作物實驗
是因為挖掘出明顯且大型的灌溉系統
所以,考古學家認為印加人當時已經知道海拔高低會影響氣溫變化
底部溫度最高,越高處的溫度越低
大家會好奇90公尺高的差異究竟是幾度嗎?居然差到15度喔!
所以,Moray就被用來模擬不同的氣候,並用來種植各種蔬果
人類在此顯得渺小
值得重視的是,大家關注的遺跡維護都是在可視的情況下
從外表看不出來什麼問題的Moray,地基其實搖搖欲墜
梯田整體由石塊和夯實的泥土構成
但2009年時暴增的大量雨水侵蝕梯田下方的地基
導致圓型梯田有一面在2010年直接坍塌了
沒有更多維修經費的秘魯政府現在暫時以木架支撐整個結構
但庫斯科每年持續增加的雨量仍導致Moray面臨進一步崩壞的風險
Amber感傷的珍惜眼前現在看到的一切
畢竟,萬一當地沒有進一步加強修繕,或許幾年後就再也沒有Moray了
另一面的小型梯田
不用背負行李的這天,我發現所有團友就像放飛的羊隻
連一點點重量都不願意背在身上
每個人拿著手機,口袋塞一點小鈔及衛生紙就下車
而我也恍然感到是否正如聖嚴法師所說「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以前每次下車總是手機、外套、帽子、水、衛生紙、錢包......全都背在身上
但實際真的會用到的有多少?是否只是徒然負重而已?
一生重要的東西很多,心中有沒有一份清單能列出其順位?
以為不可或缺的東西,放下後會不會也覺得並不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