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 |
哈瓦那市→聖塔格拉拉省(格瓦拉紀念館→自由飯店→裝甲火車紀念碑)→聖斯皮里圖斯省(甘蔗谷) |
早餐/飯店早餐 午餐/當地料理 晚餐/當地料理 |
今天我們就要離開哈瓦那,夜宿在中部地區的聖斯皮里圖斯省(Sancti Spíritus)
從地圖上來看它跟哈瓦那間隔了三個省份,也是我們這次來古巴會到的最東邊的地方
行程路線是安排在古巴中部繞一圈回到哈瓦那住一晚再離境
所以,我們到聖斯皮里圖斯省後,就會折返回聖塔格拉拉省跟西恩富哥斯省
而前幾天也可以說我們大多在進行大作家--海明威一生的巡禮
在中部地區則多為參訪另一位古巴名人--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足跡
古巴行政區
由哈瓦那向東的觀光客比向西多很多
之前在高速公路上停留的大多是一間洗手間+小吧台的迷你型休息站
東向規模就大了許多,廣場上能容納的車輛也更大型,乍看之下跟台灣的休息站差不多
雖然,就販售商品的豐富度還是有點落差
不過,除了洗手間外,吧台升級成小餐廳,還多了兩家小商店可以血拼
典型伴手禮商品--鑰匙圈、T恤、拖鞋、馬克杯、小木製用品更是都可以買到
唯有製造品質略為粗糙。但出門在外,有時候過了這村沒那店
建議大家看到心頭好就勇敢下手,畢竟可不敢保證下次還能不能看到它
這次也因為停留的時間比較久,Amber有機會拍下多一點的相片
不知道跟大家想像中的古巴休息站一樣嗎?
無論如何,我想它展現出當地固有文化以及高速公路生態圈還是十分有趣的
規模較現代化的休息站
像這種拉車的空檔時間,大家看到能消費的地方就彷彿得了「不買會死」病
導致餐廳生意十分興隆,連我們的古巴導遊跟司機都買一杯約150ml大小的黑咖啡
而大夥更是誇張,明明才剛剛吃完早餐,一看到菜單上有賣三明治還是很想吃吃看
說到古巴的招牌美食--三明治。大概大家都會聯想到一部電影--五星主廚快餐車
雖然,鏡頭中美食場景並不多,大多只有熱騰騰的煎板跟繚繞的煙霧
間或穿插幾個食材特寫畫面,但不知道會什麼古巴三明治的形象就頓然在心中扎根
看得觀眾們各個垂涎三尺
雖然,我們後幾天也有安排一餐是去吃古巴三明治
但既然現在都有看到休息站在賣,哪怕大家的肚子都還塞得飽飽的
......不過,既然路過不能錯過啊!又偷偷點了一份三明治來吃......
大排長龍等點餐
休息站的三明治做法非常簡單,用兩片土司夾上一片起司、兩片火腿就完成
不知道是起司的味道比較特別?還是新鮮就是美味的加分項?我真的覺得它很好吃ㄟ
外表酥脆的吐司皮脆脆的,又不會熱烤太久,還保留麵包原本的水份
默默咀嚼融化的起司+鹹香的火腿,真的會有種「再來一份」的衝動感
古巴三明治
接著我們抵達今天的第一站--聖塔格拉拉省(Santa Clara)
這座城市又被稱為--切‧格瓦拉城
不知道大家是否像我一樣,在來到古巴之前根本不知道切‧格瓦拉是誰?
簡單回顧古巴的歷史,他們在脫離西班牙殖民後
第一個成立的是由美國暗地扶植的軍政府(採行資本主義)
執政期間與美國簽訂諸多不平等軍事條約,美國黑幫也趁此南下經營新地盤
加上嚴重的貪腐問題與外資不斷蠶食本國資源,使得治安每況愈下、民怨沸騰
終於,在1953年爆發劇烈的內戰,由前任總統卡斯楚展開一連串的革命戰爭
格瓦拉紀念館
這場內戰中最出名的革命人士除了卡斯楚外,就是--切‧格瓦拉(Che Guevara)
他出生於阿根廷的富裕家庭中,年輕時還曾為了遊歷整個南美洲而休學
從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到委內瑞拉都留下足跡
這個與他人不太相同的體驗,讓格瓦拉親眼目睹許多脫離殖民的國家並沒有就此走向和平
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仍舊侵蝕整個社會,社會底層受到的不平等情況毫無改善
突破萬難才獨立的國家也往往再度陷入內戰與貧窮的窘境
這一切深深震撼了從小衣食無憂的切‧格瓦拉。他在回到阿根廷後,寫下
「寫下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時,就已經死去。我,已經不再是我」
象徵經過社會洗禮的自己有了別於以往的理念,不再一味追求權利、財富等俗物
格瓦拉紀念館 2
革命成功後,也一度在新政府中擔任重要的職位,努力推行社會主義及實施土地改革
但正所謂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十年後,他與卡斯楚在外交、援助他國革命等問題上產生嚴重的分歧
昔日的革命同伴似乎在權力、財富的侵蝕下,更著重個人私利而忘記原有的初衷
切‧格瓦拉深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不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變成汲汲營營之人
便在1964年離開古巴前往剛果,幫助非洲人民脫離歐洲諸國的殖民統治
但在不同國情、民情與歷史的影響下,當地革命軍無法全然信任這位外國人
他在無法複製古巴的成功模式下
只能在教授革命份子游擊戰術、訓練武裝人員後黯然離開,改到波利維亞宣傳個人理念
1967年,他被玻利維亞特種部隊抓獲並執行死刑,屍體也被展示以震嚇同黨人士
就這樣魂魄漂流他國無法回到故土長達30年
遺體直到1997年後南美各國政局漸漸穩定,才在DNA鑑識確認下運返古巴
就像藝術家--梵谷一樣,其生前的作為一開始鮮為人知
但隨著屍體照片的傳播,他努力支援各國革命尋求自由的事跡也慢慢流傳開
切·格瓦拉對於共產主義的理想成為支持人士與窮人們的精神指標
他出生富貴,卻願意放棄優渥的生活投入革命事業
大權在握時,能堅持自己的理想捨棄高官厚祿,致力協助其他國家脫離苦難
這點我想就是他之所以能震撼人心的重要原因吧!
格瓦拉紀念館 3而我們所到的--格瓦拉紀念館,就是目前安置他屍體的地方
紀念館有一半建在地下,就是上上圖的雕像下方
館內禁止攜帶包包跟拍照,所以本篇就只能放上外觀的相片
紀念館中分為兩個展示區
一部分展出切‧格瓦拉曾使用過的東西,如信件、筆記、衣服、鞋子、相片......等
另一部分則是放置切‧格瓦拉及其他六位游擊隊成員的遺體
古巴不像我們一樣會把棺椁放在外頭供人景仰
而是像電視影集中的停屍間,在牆壁上鑿出一格格大格子,將屍體置放其中
外層拉門則刻上了諸位革命先列的面孔
沒有先講的話,乍看牆上浮現出七個臉孔,真是會有點被嚇到呢!
格瓦拉紀念館 4
但我始終覺得在不論在什麼情形下,願意犧牲小我為了大義奮鬥,是一件非常使人動容的事
也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和平安詳的年代,終生未必會接觸到戰爭,所以對此感觸較低
但就出生在一個戰亂頻傳的年代,連溫飽都成問題的人來說
只一心想著讓自己生存下去也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
真心為國為民的理想主義者不是沒有
但擁有那麼崇高的理想真是太聖人了,Amber難免會質疑能做到的屈指可數
但換個角度想,也許就是因為自己曾經歷了被壓迫、奴役的日子
曾經為求溫飽像牲畜一樣捨去尊嚴喪失人權
才可以明知道反對當權政府就像把腦袋懸在刀口上
依舊願意盡己所能做一些事,那怕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
但總是希望未來有一天,可以生活在自由的藍天白雲下
不再艱辛的為了活著而苟延殘喘,擁有一個豐衣足食的幸福人生
而也許就是這樣不談大道理的實踐力;那份希望自己的孩子終有一日可以快樂生活的希望
一點一滴匯集成龐大的力量,繼而產生推動整個社會變化的動能
格瓦拉紀念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