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 |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希伯崙(亞伯拉罕紀念堂)→伯利恆(主誕堂)→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Mahane Yehuda Market) |
早餐/飯店用餐 午餐/Shepherd's Nai Restaurant 晚餐/飯店用餐 |
早上八點我們離開飯店,前往巴勒斯坦管轄的希伯崙
對大家來說很陌生的巴勒斯坦
在Amber實際踏上這塊區域後,會深深感覺到這是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地方
明明真實的「存在」,卻連「我是誰」都需要活在外界的規範、定義之下
會這樣說是因為,其實世界上已經有超過70%的國家承認巴勒斯坦
但因為多數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不承認
它便依然不是個「國家」,僅擁有觀察國身分
我感慨的是,以自然人來說,大多都認可「人」不需要活在別人的標準下
甚至一些特立獨行的舉動也有人認為是件很酷的事
但換個角度轉為法人後,卻難以跳脫這個框架
我們難以否認背離主流意識後,在強國的利益交換間可能遭受到的不公平對待
1947年的巴勒斯坦分治決議
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跟以色列的猶太人其實源於同一個祖先
當羅馬帝國將這個地區納入疆域後
亡國的遺民有些選擇接受帝國統治(也就是現在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
有些則沿著地中海流亡到希臘、歐洲一帶(現在信仰猶太教的猶太人)
西元20世紀,原本居住在歐洲的猶太人因為大屠殺的關係
紛紛逃離歐洲回到1500年前的故土
為了安撫遭大量屠殺的猶太人
1947年,聯合國便投票決定將當時受英國監管的巴勒斯坦領土分給猶太人居住(上圖)
然而,對世代居住於此的阿拉伯人來說,故土並不是塊蛋糕
導致數十萬巴勒斯坦人被迫遷離家園的聯合國決議
更讓同一信仰的黎巴嫩、約旦等國感覺遭受欺辱、被異教徒侵略
以色列、巴勒斯坦領土劃分圖
這長年累積的不滿陸續爆發大小戰爭
1967年,以色列與埃及、約旦、敘利亞展開第三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奪下埃及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巴勒斯坦的東耶路撒冷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戰後,聯合國要求以色列必須歸還佔領的土地
但在沒有強制干涉下,這項決議並未被執行
失去更多居住地的巴勒斯坦人只能再度逃亡到約旦及加沙地區
(上圖能看出來巴勒斯坦領土縮小很多)
1967年起,以色列開始大量遷居國民到耶路撒冷以東的地區居住
造成國際上認可這裡屬於巴勒斯坦,現實上很多地區卻是由以色列掌控
以色列慢慢遷居人民到耶路撒冷以東
重要街口都有以色列士兵持槍警衛
1980年,以色列直接宣布將首都遷到已完全掌控的耶路撒冷
這項決定至今依然不受聯合國與國際組織承認
但不管國際上如何認定,實際管理耶路撒冷的政權目前確實是以色列
八年後,原本無政府的巴勒斯坦宣布獨立建國
也同樣將國際上認定的領土--耶路撒冷定為首都
於是,法定與事實上的疆界模糊成為巴勒斯坦一大難解的問題
無天然疆界的劣勢,使得巴勒斯坦三面都與以色列國土相接
他們的對外交通、出口貿易及水資源都因為需要通過以色列而遭到監控
甚至連核發護照讓國民出國,出境時還需要以色列的核准
我們踏入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交界處,也隨處可見以色列設下的層層關隘
有人說以色列採取這種無聲的壓迫正是為了讓不便的巴勒斯坦人自動放棄領土離開
所以,仍滯留於此的巴勒斯坦人不斷呼籲「他們被以色列限制,遭受各種生活上的苦難」
而以色列則強調「駐兵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民免受巴勒斯坦暴力侵害」
看起來像座荒城的希伯崙
看起來像座荒城的希伯崙 2
抵達希伯崙後,因為亞伯拉罕紀念堂位在一處高地上
遊覽車只能停在比較遠的地方讓大家步行過去
明明這是座擁有五千年以上歷史的古城,現在卻荒蕪到像廢墟、荒城
民宅門牆佈滿煙燻的痕跡,迎面的冷風捲起地上殘存的破碎紙片
我不敢明目張膽的四處張望,但一路走來就是沒有看見生活的蹤跡
領隊小邱說這裡算兩國交戰區,隨時可能爆發戰爭。以致人民不敢定居於此
步行前往阿伯拉罕紀念堂
伊斯蘭教專屬的入口
為了保護聖地,周遭設下許多路障
為了保護聖地,周遭設下許多路障 2
亞伯拉罕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共同的先知
也是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共同的祖先
他出生於耶穌降生前2千年,據說活了一百七十五歲才壽終
死後與他的妻子及後代以撒、利百加、雅各等人埋葬於麥比拉洞(Machpelah Cave)
而希伯崙城中的亞伯拉罕紀念堂,相傳就是麥比拉洞
女性需統一穿上罩袍
信徒禮拜的區域
顯示禮拜時間的時鐘
我們首次在進入清真寺時(在巴勒斯坦這裡叫Ibrahimi Mosque)
被規定女性一定要穿上遮蓋全身的罩袍
(Ibrahimi Mosque有提供)
除了這裡,其他的清真寺只要不要穿著短褲+過分裸露,都能順利進入
女生也不到要從台灣攜帶絲巾的地步
小房間中的衣冠塚
衣冠塚
門另一端屬於猶太、基督教徒
亞伯拉罕身為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始祖
想當然,在目前以巴對峙的情況下,巴勒斯坦管轄的希伯倫並不允許猶太人進入
是以,希伯倫也曾數度被以色列佔領,換成不允許阿拉伯人進入
現今這座飽受摧殘的建築採取另一種折衷方案,直接將內部一分為二
一邊屬以色列供猶太人祈禱;另外一邊屬巴勒斯坦供阿拉伯人禮拜
不同宗教的出入口也不同,我們這次走的就是巴勒斯坦的入口
有些朝聖團會選擇兩邊都去,那就需要再次通過以色列駐守士兵的審查
石塊下通往真正的墓穴
進入大廳後,內部有數個小房間擺放披著綠色布帛的棺材
這裡跟大衛塚一樣,並不是真正亞伯拉罕等人的墳墓
而是後世設置供人憑弔的衣冠塚
真正的麥比拉洞據說位在亞伯拉罕紀念堂地底
在Ibrahimi Mosque中會看見像上圖那樣上鎖的石塊
底下是一個垂直的豎井,可以通向真正埋葬亞伯拉罕的洞穴
數百年前洞穴還有開放讓朝聖者進入。現在則俱已封鎖僅供瞻仰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