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
海法(該撒利亞)→台拉維夫(雅法古城)→耶路撒冷(錫安山→最後晚餐之廳→大衛塚→雞鳴教堂→橄欖山) |
早餐/飯店用餐 午餐/Hayam Hasini 晚餐/飯店用餐 |
第七天我們順著海岸線一路往南開
今日一樣大多數時間是耗費在交通上
中午先停留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台拉維夫用餐
晚間入住朝聖者人人嚮往的聖地--耶路撒冷
15天行程圖
水道橋遺跡
抵達該撒利亞(Caesarea)前
導遊先帶我們去看羅馬帝國時期的水道橋遺跡
這個水道橋昔日是直接連通到該撒利亞的
但現在多被海水、海風侵蝕,許多石塊剝落、碎裂的相當厲害
我們停車下來拍照的地方已算是維持得比較好的一段了
剝落斷裂的橋墩
該撒利亞
已修復完成的競技場
該撒利亞(Caesarea)這個景點台灣人應該都很陌生
它是西元前22年希律王建造的一座人工港口
兩千年後的現在,在歲月洗禮下,當年的港口與防波堤均已下陷到海底
我們如今能看到的只有陸地上殘存的公共設施
譬如,競技場、水道橋、賽馬場......等遺蹟
該撒利亞全貌
殘留的地基
導遊特別說明了一下這裡的建築工法
可能是這一區缺乏石材的關係(畢竟在海邊),牆壁不是實心花崗岩
建築師想出另一種就地取材的方式來加強結構
他們在地面打入木樁,外層加上石板牆,中間空隙處再灌以石灰混合的填充物
這種工法雖然足以支撐,但因為建材本身較為脆弱
斷裂後就能看出牆中已出現許多細小的空洞,填充物中帶著未混合均勻的石灰
導致日曬雨淋下維持更加不易,損毀程度也更高
石牆的建築工法
希律王宮殿舊址
我們在旅途中會不斷聽到「希律王」這個名字
主要原因便在於我們參觀的景點多與宗教(基督教)相關
而希律王就是耶穌童年時期管理整個猶太人地區的統治者
簡單說,以色列當時屬羅馬帝國管轄
但由於疆域太大,皇帝便將這一區交由希律王治理
(希律王的「王」不是皇帝,而是諸侯國的「王」)
歷史評價上,希律王是個專制的暴君,卻也因為好大喜功留下諸多建築而聞名
譬如,他擴建了耶路撒冷的第二聖殿、修築該撒利亞人工港以及伯利恆的希律宮
賽馬場
該撒利亞俯瞰圖
以色列境內保留的羅馬帝國遺跡相當多
在修復進度緩慢下,我們能看見原汁原味的原始風貌
可惜,也因為始終戰爭不斷,古蹟損毀的相當嚴重
看來看去有時候會覺得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畢竟,幾乎都只剩地基或垣牆)
但細細一品還是能察覺出晴天旅遊規劃上的核心與連貫性
(對教徒來說,希律王是聖經上常常提及的人物)
只是我行前真的整個放空,回台再次了解後才明白究竟在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