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波山入口
聖經舊約中,有一位相當有名的先知--摩西
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及動畫,幾乎大家都有看過一、兩部
最著名的事蹟「摩西分紅海」,更是耳熟能詳
所以,第二站我們參觀的地方--尼波山。相傳就是摩西死後埋葬的地方
步行前往山頂
The Abu Badd
這裡先簡單描述一下摩西的生平
希伯來人曾是埃及的奴隸,摩西便出生在那個時代中
(希伯來人、以色列人、猶大人及阿拉伯人其實都是同一個民族--閃族
皆為先知--亞伯拉罕的後裔。只是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呼)
當時,法老王覺得多達二百萬的希伯來人會對埃及造成威脅,下令屠殺該族的新生男嬰
摩西的母親因此將他放入尼羅河中,想不到幸運的被法老的女兒救起、收養
成年後,摩西受到上帝指示,要他帶領常年受埃及欺凌的族人離開
前往上帝許諾他們居住的樂土(應許之地)--迦南
期間,摩西與法老展開一系列鬥智鬥勇,終使得法老屈服放希伯來人離開
後來在西奈山上,摩西與上帝立下約定,承認祂是唯一的真神並接受上帝訂下的「十誡」
然而,艱辛的路途卻不斷有人意志動搖繼而背棄信仰
上帝便懲罰不堅定的希伯來人必須流浪40年,才能抵達約旦河東岸的迦南
走到尼波山時,摩西已經120歲
他將希伯來人的未來交到後繼者約書亞手上後,便在尼波山去世了
從尼波山望向應許之地
尼波山是這一區的高點。一路往上走四面吹來的狂風幾乎快要讓人離地飛起
右手邊一望無際的平原盡頭,便是聖經中提到流著奶與蜜的--迦南
(迦南大約是指巴勒斯坦、以色列這一帶。面積比台灣略小一些
在宗教世界中,是牽動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的重要聖地)
靠近山的這一邊大多是黃土沙礫,極遠處卻能看到若有似無的濃密綠蔭
觸目可及的現代建物不多,我猜想地形地貌應該也改變不大
眼前所見的風景也曾同樣出現在摩西眼中
不由得一陣心有戚戚焉
「時間」本來就最能消磨人心,更何況是漫長的40年
有時我們只顧著低頭看著路面疾行,以為那就是終生追求的道
卻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凝望碧藍青天的人
「勿忘初衷」說來簡單,做到卻何其困難
銅蛇十字架
最高點的山頂是一處空曠平台
靠懸崖那面架著一個巨大的鋼製十字架,也是許多遊客駐足拍照的景點
這是一位義大利藝術家的作品,以此象徵摩西行使神跡所使用的牧羊杖
教堂外的告示
摩西紀念教堂
與鋼製十字架相望的則是摩西紀念教堂
門口的告示牌因應國情不同跟台灣也不太一樣
這裡的禁止事項是禁止穿著背心、短褲
更讓大家驚悚的是右上角的禁止攜帶槍械......
馬賽克地磚
紀念堂原址似乎是羅馬帝國時期興建的教堂
在那個沒有保存古物觀念的年代,虔誠信徒們會直接推倒舊建築重建
假使,建材非常堅固不易拆除,就會直接覆蓋上去
以致現今考古時,向下挖掘往往能發現千百年前殘存的各種地基
但也造就另一個尷尬的情況。因為,每層各代建物都是珍貴的古蹟
在無法保證能完善保存下,難以大規模開挖
所以,約旦、以色列這一區的教堂地面常會看見下圖的玻璃框
那是展示挖掘時已發現地面下三個不同時期的建物遺址
數層歷代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