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彩虹山腳,面對45度大陡坡,心頭頓時陣陣發冷
沒剩多少力氣的我,不由得捫心自問「真的有辦法征服彩虹山嗎?」
走這一段時,連邁出雙腳的動力都失去
全靠雙手用登山杖一步一步把身體撐上去
所以,一開始Amber才會不斷強調最好帶兩支登山杖
看到就腿軟的陡坡
此時已能看見清晰的條紋
我們到山腳時,剛好騎馬過來的團友已經登上彩虹山又下來了
這裡要大力感謝導遊--Ema
他看到精疲力盡的我,立即強制塞一隻登山杖過來
說一定要拿兩隻比較好爬(我自己原本只帶一隻)
大家看相片可能很難想像究竟有多陡?Amber目測至少有45度
下下圖也能看見上坡路段還設有拉繩輔助攀登
天啊!盡頭究竟在哪?
走到這裡,高海拔缺氧下每邁出一步都要喘息很久
高手們早已健步如飛,不知走到哪兒去了
其餘苦苦掙扎的都是處於相同狀態,以至於沒什麼塞車壓力
不分國籍、膚色、性別,大夥一同停在陡坡上相視喘氣+苦笑
猶記當時,Amber看見上圖左側山峰綿延不斷的人龍
以為彩虹山要走到最高點才能看到,差點又腿軟放棄......
幸好,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其實,終點就在不遠處!
我以前看其他人的遊記時
一直以為要爬到上上圖人龍的盡頭,向左側眺望才能看見彩虹山
實際走一趟後,才發現是要回頭看
這聽起來有點難理解吧!就讓Amber藉由上圖來說明一下
前文曾提到一路走來的右側山脈就是彩虹山
從上圖也能看見右邊土壤紅綠相間的條紋
我們需要爬到左側山坡上(山上很多人的位置),再往右方山脈看
也可以說兩山交會的山坳處即是健行的盡頭!
大家臉色猙獰、氣喘吁吁的爬著
連綿不絕的彩色山脈
終於要到了!
當然,因為大家都沒有什麼體力了。絕大部分的遊客都會聚集在山坳處
這邊雖然也能拍到彩虹山,但不可避免拍到的人也很多
我自己一開始先爬到小土牆這一帶就停下來休息
這時往後方照的彩虹山如下圖。整個大到誇張,彷彿觸手可及
可惜,也因為站的位置還不夠高,只能拍到前段紅色的部分
山坳處照的彩虹山
超級佩服有體力攻頂的高手
另一個方向也有健行者走過來
這裡聚集了最多的遊客。連早早卡位的當地居民也不少
有的經營起小型雜貨店。販售各式零食、堅果、水、運動飲料......等
有的身著傳統服飾,帶著羊駝站在最佳攝影點上
想拍到最漂亮的彩虹山就只能選擇和他一起合照
當然,都是要付費的!
往上爬到1/2的彩虹山
難姊難弟相互扶持登上彩虹山
休息一段時候後,我跟同行的Lee團友稍微恢復了體力
又聽其他人說領隊--Eric爬到最高點去照相了(等於我們還有時間再混一下)
頓時打消想要原地折返的心情。不然......就拚拚看再往上爬一段吧!
上圖,我們大約走到山坡的1/2處。比山坳處的視野好很多
雖然人潮依舊不少。但可以清晰看見彩虹山山脊,紅、黃、綠的條紋也變得更明顯
從最高處眺望的彩虹山
想完全避開人潮獨享私人空間,就得要繼續往更高處爬
我與Lee團友的終點止步於1/2處!
看到還有體力一路往上衝的人,實在也只能獻上膝蓋甘拜下風了
上圖也附一張其他團友從最高處拍下來的相片
居高臨下的王者角度,連右側綿延的山脈也看的脈絡分明
沒有任何遊客有機會阻撓視線,不愧是高手才能擁有的榮耀之地
壯闊的山脈與螻蟻般的遊客
慢慢回程!
山上隱約能看見其他方向來的遊客
能到彩虹山的方法不只有我們這種
健行期間,Amber也看見右側山脈有三三兩兩的身影走在小徑上
與我們停車場相反的方向也有遊客走來
可見出發地或步行時間在當地旅行社的規劃中應該有很多選項
雖然,只有我們有機會騎馬。但自由行的朋友還是可以多參考看看
大家也能發現彩虹山之所以稱為彩虹。是因為山脈的顏色層層疊疊
不過,並不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色
而是粉紅、紅、白、綠、芥黃、褐這幾種不同顏色的礦物質所組成
小馬喝水中
無所不在的羊駝
此外,也許有人會覺得怎麼每張相片的彩虹山色差差那麼多?
那是因為Amber當時只剩走路的力氣了,蠻多相片是其他團友提供的
而大家拿的攝影器材又不一樣
有人持Iphone、Samsung、HTC等手機,有人帶專業單眼相機
所以,彩虹山的相片在大匯總之下每一張畫質、彩度、亮度都有些微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