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第一天我們回飯店用餐,又碰到很多人直接放棄下午的行程
導遊大概也有點擔心是不是把我們弄得太累了,特別放我們回房間小小休息一下
時間不長,不到能睡午覺的程度,但可以避暑吹吹冷氣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吳哥窟中的道路
吳哥窟內的大馬路多已經舖上柏油,但到了景點範圍內就是像上上圖的紅泥土路
我穿著黑球鞋才過一個上午,鞋面上就全部布滿灰塵
另一雙白色休閒鞋更嚴重,回來一看幾乎都被染成淡粉紅色了
鞋子都沾滿泥沙
柬埔寨氣候炎熱,Amber建議衣著上盡量以短袖+長褲為主
選擇長褲一來是保護皮膚,避免被石階上缺損的石塊割傷
二來,一路上常常要爬高爬低,穿短褲百分之百會發生走光危機
(雖然,大家都專心在爬,沒什麼心思東看西看)
顏色上最好選擇深色為主,部分寺廟的樓梯高陡的驚人,大家幾乎都是半坐半爬下來的
萬一穿淺色褲子,石階上也佈滿紅泥土,褲子會被染色染得很厲害
(有一天我穿藍色褲子,屁股上就出現明顯的紅沙印)
鞋子強烈建議以球鞋為主,涼鞋或露趾鞋到後幾天比較輕鬆的行程再穿
來吳哥窟往往一走就是一整天,不穿舒適、好走的鞋,容易會腳痛、受傷得不償失
運用槓桿原理舉起石塊
不曉得大家在之前的相片中會不會發現吳哥窟的牆壁上常常鑽有小洞
在內牆出現的話,可能是原來鑲有的寶石在戰爭中被挖下來
另一種在外牆上的小洞則是像上圖那樣,在石塊中打洞將木樁塞入
再運用槓桿原理將石塊舉起,放在預定的位子上
是的!這裡也可以發現,吳哥窟的建築不是一體成形
全都由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疊起來的喔!
巴戎廟
下午第一站--我們來到巴戎廟(Bayon),由前文提過的Jayavarman VII建於12世紀
才一下車,遠遠一眺我就深深為巴戎廟所震撼
數十座寶塔上的浮現出國王--Jayavarman VII的面容
時光荏苒,就這樣從上方靜靜俯視數千年後來到吳哥一遊的遊客
高聳、巨大的五官搶奪了寺廟本身的風采,只在心中留下一張莊嚴中帶著微笑的臉孔
牆上精美的壁雕
以它為中心點起算,到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都是距離1.5公里
外圍圍牆上則刻有許多精美壁雕,每一面各有兩個主題,8幅都非常精彩
可惜,導遊這天只帶我們看了一面就直接進到中心寶塔
我們所看到的兩幅壁畫,一面是描繪吳哥王朝與占城(越南)在洞里薩湖上戰爭的情形
落敗掉入水中的士兵,立即有湖底虎視眈眈的鱷魚想要吃掉他們
另一幅則與戰爭完全無關,雕出的是平民日常生活的景象
譬如,熱鬧的市集、雜耍、民俗技藝、各項職業的工作......等
千年前的平民生活
千年前的平民生活 2
排水系統
我們講解壁畫時也發生一件小小意外,當時有一位韓籍小男孩擠到我們前面大聲說話
(應該是兒子在向爸爸詢問壁雕的問題)
但導遊覺得我們是先到的,而且小朋友講話越來越大聲已經影響他的說明
就向小孩子做了一個很大聲的「噓」的動作
結果,爸爸當場抓狂用英文大罵「這裡是公共場所,你憑什麼叫我們小聲一點」
雖然,我覺得導遊的動作不太友善(真的「噓」的很大聲),但爸爸的反應也有點過度
兩人就這樣吵了起來。當然也是毫無結果,就是對罵幾句就散了
末了,導遊悻悻然向我們抱怨韓國人目前在柬埔寨的情況
他們因為大量投資,在暹粒當地擁有不少公司及商店,但卻一副有錢就是老大的嘴臉
私底下相當輕視柬埔寨居民,好像把來這邊投資當做施恩一般
所以,當地民眾都輕蔑的稱呼韓國人為「泡菜」
想不到柬埔寨跟韓國居然有這樣的小摩擦,實在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啊!
中央的寶塔群
當年以中小型石塊堆疊成四十九座高塔,四面皆有Jayavarman VII的記號--他的面容
當然,四面刻出來的表情都是不太一樣,分別象徵慈、悲、喜、舍
我們現在看到的巴戎廟是一座座灰黑色的石塔,但據稱在12世紀時外面都鋪滿了金箔
整座廟宇金光燦爛,光線一照難以直視。可惜現在金箔皆已剝落,只餘不朽的石塊長存
壁上的雕刻
走到最上方的平台並非原路進出,而是有好幾個出入口可以把整個寶塔區環繞一圈
蜿蜿蜒延的狹小道路四通八達,讓人宛如置身於迷宮中一般
導遊也讓我們特別小心,約好他會站在要離開的樓梯旁邊,讓大家千萬不要走錯方向
有人說行走其間,無論走到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Jayavarman VII在默默注視大家
好像自己的所有秘密都無處遁形
我倒是沒有這種被監視的感覺,只顧著讚嘆寶塔區的高聳與精緻
也許今日的柬埔寨非常貧窮,但千年前曾經稱霸東南亞的輝煌歷史卻不容抹煞
世間事物總是緣起緣滅,分分合合
站著這曾耀眼的國土上,我們只能驚嘆、震撼在古人流傳下的種種遺跡中
拜拜!巴戎廟
在元朝的「真臘風土紀」中,曾這樣描述過
「金塔之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鬱然。
其下亦有石屋數十間。又其北一里許,則國主之廬也。其寢室又有金塔一座焉。」
第一句中的金塔就是指巴戎廟,銅塔則是巴本宮殿
既然銅塔比金塔高,也看得出來雖然巴本宮殿範圍較小,高度卻勝出巴戎廟許多
在宮殿北邊的就是國王的寢宮,寢宮旁有第二座金塔,那是下篇會提到的空中宮殿
巴本宮殿
巴本宮殿距離巴戎廟非常近,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它也在鬥象台彼端,空中宮殿的南方
由國王--Udayadityavarman II所建,作為他在位時祭祀用的國廟
也因為Udayadityavarman II信奉的是印度教
宮門前有一道與眾不同的空中橋,導遊又稱呼它為「彩虹橋」,這在吳哥窟古蹟中非常罕見
因為,彩虹橋被認為是連接人間到天堂的一座橋樑
在巴本宮殿前拉出一條彩虹橋,就是希望國王的祈禱可以上達天聽,直通神明
彩虹橋
也因為巴本宮殿是大吳哥區最高的建築,上到塔頂需要連換三段樓梯
有人跟在後面的話,中途就無法休息,爬起來真是超級累人的
再加上樓梯斜度十分陡峭,讓我不禁懷疑從前高棉人是如何在沒有輔助下迅速攀爬上去
Rosa小姐看到這個高度,當下就決定放棄直接在底下休息幫忙拍照就好
也因此才有機會留下我努力的英姿(下圖)
畢竟,一輩子可能只來一次柬埔寨,為了不要留下遺憾,還是能爬盡量爬吧!
加油!怕高的我努力爬樓梯中
最頂端的金字塔型遺址
在吳哥窟中,常常能在建物旁看到滿地大大小小的石塊
這是因為在法國殖民時期,曾經想要進一步維護這一塊古蹟群
吳哥窟的建築工法非常特別的,是高棉人將大大小小的石塊,一個個依順序堆疊上去的
所以,當時維修團隊便將石頭一個個做好記號後取下,並加以建檔
想不到1975年紅色高棉奪得權執政後,在短短三年掀起一波血腥的政治肅清
還將法國做好的修復文件毀滅,以致於正在維護的寺廟只能變成一塊塊的石頭平放在地上
直到1994年後,在現今政府的推動與世界各國文教機構的支持下
才又得到資金重新開始啟動修復工作
看得出來牆上的石塊組成一尊臥佛嗎?
所以,現在的吳哥窟也依贊助的國家來分區
譬如,某一寺廟是由法國贊助維護
某一寺廟則由中國、德國、韓國或其他國家派員協助,在外牆上就會掛出該國的國旗
可惜,拆解時的文件資料不復存,想要重新將當時的建物組合起來
只能土法煉鋼的一塊一塊花時間排列組合,找到相近或最類似的
我們到訪時,也能發現重組的痕跡非常明顯
不知道是放錯塊?還是因為置放在不同的地方導致風化、磨損程度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