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會帶我們在景點外的空地上先做講解,之後再給我們自由時間自己進去逛
除了在巴肯山花的時間比較多,其他大約都是給30~45分鐘
第一天我們跑了超多點,其實算是有點小趕,光是早上就去了四個地方
也真的有點操到大家,再加上35℃的高溫,瞬間就讓一半的團員掛掉
下午直接告假在飯店內休息不出門
達松--略嫌狹小的石門
達松--略嫌狹小的石門 2
第三站我們來到達松(Ta Som)
它由Jayavarman VII建於12世紀末,屬於一間佛教寺廟
達松廟所紀念的對象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為了Jayavarman VII的父親所建;也有人說是為了驍勇善戰的達松將軍所建
我自己是比較採信後者,因為如果是蓋給前國王,應該會維持皇族一定的體制與規模
但達松的城門規模比較小,雕刻沒那麼多也比較簡陋,給功臣的話較具可信度
達松
Jayavarman VII是吳哥王朝非常有名的國王,也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君主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位期間建有的寺廟數量眾多
吳哥窟古蹟群中也大多是在看他昔日的建設,我們這次到訪的有
巴戎廟(Bayon)--當時的國廟
寶劍寺(Preah Khan) – 紀念Jayavarman VII的父親與慶祝戰爭勝利
塔普倫寺(Taprohm Temple)--紀念Jayavarman VII的母親
達松(Ta som)--紀念將軍達松
班蒂喀黛 (Banteay Kdei)--國王、皇后休息用的別墅
如何區分Jayavarman VII時期的建築其實非常簡單
因為,它具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特色,那就是城門或寶塔四面都會刻上國王的面容
鼎鼎有名的--微笑高棉,也正是由此而來
被巨樹包裹的城門
達松比不上其他寺廟精緻,崩塌的情況也相當嚴重
四周被卡波克樹所圍繞,其中一座城門還完全被巨樹所包裹,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但也就是這幅與自然共生的景象,增添了一分奇異的美感
反而讓大家前仆後繼來此,就是為了一探巨樹謀求生存、破土衝天的風采
寶劍寺
護城河上的乳海翻騰雕像
寶劍寺(Preah Khan)也有人音譯成「卜力坎神殿」
同樣是國王--Jayavarman Ⅶ為了紀念父親Dharanindravarman II的戰績所建立
因此,又被稱作「父廟」或「父塔」
入口處的護城河上有以乳海翻騰為背景的雕像,一側是善神,一側是阿修羅
可惜因為戰爭之故,雕像的頭顱全部都被割下,空蕩蕩只餘一個身軀,看來不勝唏噓
寶劍寺 2
寶劍寺中的精美雕刻
寶劍寺與其說是寺,更像一座皇宮或小型城市(外面居然還有護城河保護)
除了原本的祭祀功能之外,還設有學校、寺廟......等建築
整體以中央的佛塔為中心,呈棋盤狀般對稱而平均的規劃出其格局
在這裡參觀時也不用擔心迷路,只要抓到大致方向就能找到要去的地方
越往內走,一道道石門做的越來越低
據說,是藉由讓來者低頭的姿勢向Dharanindravarman II表達尊敬之意
廊道中加上木架支撐,以防傾倒
Jayavarman Ⅶ是吳哥王朝中篤信佛教的君王
也可以說現今柬埔寨境內盛行佛教與他不無關係
在位期間,他還曾將前人建造的印度教廟宇換上釋迦牟尼的神像
不過,很妙的一點是寶劍寺中居然增加了印度教才會出現的--陰、陽具
我猜想大概是多子多孫、陰陽調和的觀念並不違背佛教教意
也符合國王個人的希望與政策理念,所以,才在建寺時被一起放了進來
陰具
陽具
這裡的陰、陽具也是我們這幾天中唯一看到的生殖器崇拜雕像
很多資料都說吳哥窟以印度教為主的寺廟中放置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陰、陽具
但不知道是崇佛時期被損毀還是其他原因?我們只有在寶劍寺才看見
上面兩張唯二的相片也變得彌足珍貴起來
另一個不可不看的便是--藏經閣
它擁有古蹟群中獨一無二的圓柱造型,十分貼近希臘、羅馬神廟的建築風格
陡然出現在吳哥窟中,讓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藏經閣 2
至此,時間也超過了中午用餐時間,我們離開寶劍寺都已經下午1點半了
途中餐廳不斷打電話來確認我們何時才要過去用餐?
唉!耽誤人家午休,真是不好意思!
我們今天的中餐是在吳哥皇宮度假村中吃柬式宮廷料理
不得不說來到異國,還是當地的傳統風味餐最好吃
雖然,柬埔寨曾歷經法國長時間殖民,西餐有著濃濃的法式色彩,但我總覺得沒那麼正統
反而是柬式料理好吃到可以排上這幾天餐點的前三名喔!
青芒果豬肉沙拉
柬式蔬菜魚湯
柬式蔬菜魚湯乍看之下醜醜黑黑的,本來我很擔心會不會不好喝
一入口才知道,魚湯的湯頭溫醇,帶著點香料的特殊香氣
蔬菜跟魚肉都已經煮到入口即化,明明是清湯卻帶著濃湯的口感,真的很好喝
柬式風味烤雞(左)+芥蘭炒豬肉(右)
嗆炒空心菜
柬埔寨雖然只有東南方臨海。但加上有龐大內陸湖--洞里薩湖的關係,魚產十分豐富
魚肉類的料理也做得比雞肉、豬肉好吃很多
也許是魚肉肉質本來就細緻,加上香料輔佐更容易入味占了許多便宜
但當地的海鮮料理確實能做出跟台灣截然不同的味道,相當值得一推
鮮果拼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