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色的美麗山城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
庫斯科這座城市本身就被列入在世界文化遺產中
十六世紀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後,為了重新鞏固政治上的權威
摧毀城中原有的寺廟和宮殿,並在遺址上建造了西式教堂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聖多明哥修道院)就是代表建築之一
刻畫著數個政權流轉的城牆
據說,原本西班牙統治者是打算將印加帝國的代表性建築完全拆除
但想不到他們在建築工藝上的技巧竟如此精湛
堆疊的石塊間不知道是純粹以其本身的重量支撐?還是加入其他粘著劑?
每一個石塊的縫隙緊密到一張紙都塞不進去,那怕試著拆除牆垣就花了不少功夫
最終,他們僅能改造原來的建物,形成了現在一堵牆由數種石頭組成的奇特景象
印加帝國的輝煌被留在地基之上,無法完全抹滅他們曾經存在的痕跡
精細的工藝--堆疊的石塊間插不進一張紙
而由現在的我們看來,巨大石塊在手工細細磨制下形狀非常規則
可能從相片上看起來表面都相當粗糙,但撫摸起來卻是平整而光滑
大夥震驚於古人的智慧,也難以想像當時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打磨出這樣的石塊
西班牙與印加兩種不同的工藝組合成現在的庫斯科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 2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秘魯因為多為崎嶇山地,沿外道路是石塊鋪成的階梯
可以幫忙搬運東西的僅有駱馬
(我們明天去馬丘比丘就能更清楚看見這種地形衍生出的連外道路)
殊難想像沒有大型動物的幫忙下,該如何使用人力造起如此龐大的宮殿呢?
沒有發明出文字的印加帝國真是留給我們好多好多神秘難解的謎團啊!
精密的設計,層層窗口猶如一幅畫作
聖多明哥修道院的前身即是印加帝國的太陽神殿,也就是供奉太陽神的地方
據說這裡的牆壁和地板都曾經以純金打造
但後來西班牙人入侵時,綁架了印加帝國的國王--阿塔瓦爾帕
太陽神殿的大部分黃金就在那時被拆下來交付贖金
現在雖然轉型成博物館開放參觀,但能展出的印加帝國文物卻不太多了
石頭製成的水管
因應地形而轉彎
比較特別的是,因為庫斯科周遭盛產大量石料
極大部分的民生用品都是由石雕的進化中演變而來
這幾張相片便是印加人雕成可以送水的管道
據說細密鑲嵌的程度,只有極少量的水會在運送過程中溢出
管道分流到每一個需要用水的地方
歐式教堂的圓頂設計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 3
而博物館中展出的部分作品我覺得很有意思,在此介紹幾張給大家欣賞
印加人的星象圖
上圖,大家能看的出來由左至右分別是
牧羊人、狐狸、羊駝、鷓鴣、蟾蜍、蛇嗎?
這副星空圖組合成古人想像中的宇宙
當我們靜靜凝望時,也彷彿看見了千百年前安地斯山脈上空這一片蔚藍深邃
印加驛站
上圖是交通驛站圖,由中心點庫斯科輻射出上千上百個點
印加帝國就是因為沒有文字與車輛
導致交通發展非常發達,鋪設的石板路達到20多萬公里之長
畢竟,國王必須藉由轄區的信差了解各地發生的大小事宜
信差也要用最快的速度將王令傳送出去
古樸的黃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