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到雨林的第一印象幾乎都是--高溫、潮濕、多蟲
雖然,6月正值秘魯的冬季。但亞馬遜雨林的溫度依然不低,平均還有30度上下
在台灣準備行李時,我只一心想著哪件衣服最透氣輕薄?什麼防蚊藥最有效?
殊不知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我們在這裡待的三天兩夜完全推翻了想像中的亞馬遜
先轉搭小巴寄放行李
辛苦的工作人員幫我們搬運行李
馬爾多納港機場跟我們入住的旅館--Posadas Amazonas有一段很遙遠的距離
(機場→辦公室→碼頭一→碼頭二→旅館)
雨林旅館似乎採一條龍服務,從機場接送、嚮導......全是同一批工作人員
因為我們只有入住兩天,領隊--Eric也事先提醒我們準備好兩天用的行李
到時候把大行李箱寄放在馬爾多納港附近的辦公室中
只隨身攜帶必要的東西及貴重物品進雨林就好
這麼要求主要是因為這一路確實不方便帶大行李箱進去
我們從機場開始,先搭小巴到辦公室及碼頭一
再坐30小分鐘左右的小船到離飯店最近的碼頭二
從碼頭二還要步行15分鐘才能到旅館(全程都是泥土路)
所以,除非你有力氣抱著行李箱走。不然,分裝行李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有沒有忘記帶什麼?趕緊做最後檢查
前往碼頭一的路上,沙塵漫天
當地原住民的居住環境
亞馬遜雨林日益觀光化
原本以耕種或狩獵維生的原住民也受到相當大的衝擊
現今他們配合政府轉型,當起嚮導或工作人員來
這裡的人種跟我們在利馬看到的秘魯人又有點不同
個子矮小很多(約160cm),皮膚也更加黝黑
搭車的小零食
我們利馬起飛的班機其實delay了,原本預計中午12點多到
後來拖到1點半才下飛機,導致原本下午的行程也跟著順延
工作人員怕我們肚子太餓,搭小巴到碼頭一時還準備了零食給我們吃
分別是雨林特產的香蕉、巴西核桃及炸香蕉片
大家可以注意到上圖,為了盡最大努力維護雨林生態
他們不會使用塑膠容器,改以紙類或易腐爛的樹葉來包裝食品
進到飯店後他們也會告知垃圾盡量帶回旅館丟,金屬、塑膠品不要留在當地
終於抵達碼頭一了
前文說到我們一直認為雨林就是又熱又濕
前一晚準備行李時,我也一直猶豫要不要帶厚外套進雨林
(Eric上次來就意外碰到大寒流,整個冷到爆)
本來只想帶鋪棉的秋季外套,後來室友--Snow姐姐建議我改帶羽絨服
熱的話衣服直接塞包包,冷了也不怕不夠保暖
而且好的羽絨服從10度到25度都可以穿,算是進可攻退可守
才上船沒多久就冷到全副武裝了
果然,到馬爾多納港時天氣就有些陰陰的,雲層很厚
才上小船沒多久,冷冷的風加上河面冰涼的水氣
我們就首次體會到在雨林感受到冷的滋味......
超環保的叢林簡餐
樹葉內包裹著美味炒飯
有幾位團員忽視了碰到冷天氣的可能性,完全沒帶夠保暖的大外套
幸好有一位男團員--宏毅防範未然,多帶了件gore tex外套,還能拆成兩件用
拯救了差點在雨林裡頭凍病的團員
事實上,深夜驟降的氣溫還是讓很多人在第四天小感冒
第五天我們又直飛高海拔的庫斯科
導致前前後後大約有近10位團員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得到高山症
首次進入雨林
貫穿整個Tambopata保護區的河流
在搖搖晃晃的小船上我們吃到了超環保的叢林簡餐
這種小艇純粹是接駁用,很講究兩邊保持平衡
上船時需要兩個人一起走在正中間的位置,再左右一人一邊入座
好笑的是,一旦沒有分配好重量,坐定後就會發現某一邊特別傾斜
個人體重的奧妙便可從此窺見一二
第一個看到的野生小動物--豚鼠
下午4點半順利抵達碼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