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
(4/6)

哈瓦那市→皮納德里奧省(省雲尼斯山谷→印地安岩洞→史前石壁畫→菸葉小農莊)→哈瓦那市(捲製雪茄體驗)

早餐/飯店早餐            午餐/Palenque            晚餐/San Cristobal

 前幾天的行程大多安排在首都--哈瓦那(Habana)附近

哪怕是海明威故居--瞭望山莊或柯西瑪小漁村,也大約是在市郊

第五天開始我們將拉車到比較遠的--西邊的皮納德里奧省Pinar del Río

待在車上的時間比之前長了不少,同樣的這也是我們夜宿在哈瓦那的最後一天

 

古巴行政區

2014041306472788.jpg

寫到這裡有一點點感概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為什麼Amber每次放地圖的時候都是簡體字版居多?

其實,我也很想找到繁體字或台灣出版的地圖來用

但除了紙版地圖......電子版真是非常稀少+幾乎找不到

 

很多人都自認為台灣是一個很有國際觀的國家,Amber對這點則持保留態度

因為,我覺得台灣的教育讓我們在看世界時產生偏差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用一個幾乎世界都認識的國家--「中國」的視野看世界

而非群眾眼中的太平洋上某小島--「台灣」的角度

以致於大家目中除了歐洲、美洲幾大強國外,對其他國家都呈現一片空白的狀態

 

又譬如,上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所提供的古巴地圖

重要都市、行政區域跟位於美洲的地理位置都標示的非常清楚

但我們外交部下圖)的,真是簡陋到不行,除了首都之外其他位置空蕩蕩的

難道是覺得人家偌大一個國家,就只有首都值得一提?

還是除了首都之外我們根本一無所知?

......見微知著,由此就能得知我們對待他國的態度多少有些輕漫啊!

 

外交部提供的古巴地圖

c18d75f3-3df6-44d9-afba-d5a6c251724e.jpg

以喀斯特地形著稱的雲尼斯山谷

DSC_8525.JPG

皮納德里奧省中最知名的大概就數世界文化遺產--雲尼斯山谷

(西班牙語:Valle de Viñales)這個山谷擁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主要的農作物以種植菸草為主

 起初,是17世紀西班牙移民開始嘗試種植,現在裡頭則布滿大大小小的農莊 

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菸草生產地,也是古巴雪茄最重要的原物料產地

 

雲尼斯山谷的喀斯特地形需要從高處往下俯勘才會比較明顯

像是我們熟悉的下龍灣或桂林,都是突出水面的石灰岩層

雲尼斯山谷不知道是由地下水穿蝕而成?還是原本的河水已經乾涸?

大家可以發現上圖是那種乾乾的、沒有水的喀斯特地形

也因為底部長滿了樹木,需要從高處眺望才能清楚感受到原來這也是個喀斯特地形

 

高速公路旁的休息站

DSCN0897.JPG

也因為我們乘車時間較長,走的是古巴唯一一條高速公路

行駛在高速公路的車輛並不多,也不像我們一樣禁止摩托車或腳踏車進入

連護欄、閘道都沒有,車輛可以隨時駛下高速公路開到旁邊的小道上

 

休息站似乎也是私營的,感覺就是老闆蓋間廁所+設個小攤或餐廳就可以開門營業

有趣的是,我們正是為了去洗手間而停留在休息站,但小攤又多是在賣調酒

大家一看到總忍不住再來一杯Mojito,喝完了又想去洗手間......

週而復始,簡直是個惡行循環啊!難道這是休息站們私下約好的攬客妙招?

 

除了調酒,還有賣冰淇淋

DSCN0898.JPG

印地安岩洞外的原住民表演

DSCN0905.JPG僅容一人通過的岩洞

DSCN0942.JPG

第一站我們來到--印地安岩洞(Cueva del Indio)

從這個名稱便可以發現它最初其實是原住民所居住的洞窟

 

「Indio」這個辭彙的由來大家知道嗎?

哥倫布終其一生都一直以為他到達的這塊土地是亞洲

全然未曾經發覺他發現的是另一塊新大陸

也因此當時都將此地的原住民通稱為Indio(印度)

為了區分它與真正的印度,我們便翻譯成「印第安」

 

持續生長中的石鐘乳

DSCN0968.JPG

喀斯特地形需要經過千萬年的溶解、侵蝕才能形成

這樣的地形在中國南方非常常見

現在大多已經開發成重要的觀光景點,甚至會加上階梯或燈光來增添瑰麗又奇特的氣氛

印地安岩洞就真的是很單純+未經雕琢的景色,裡面僅有為了照明而增加細微燈光

 

前半段我們步行穿越大小岩洞,山壁略為潮濕甚至地上還有積水

大夥也常常被山體內部的地下水滴到頭

因為,內部管制並沒有欄杆隔離(應該說是無人管理的狀態)

碰到僅容一人通過的通道,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石筍、石鐘乳正在慢慢生長為石柱

還可以直接觸摸到這融蝕形成的鬼斧神工

 

有看到牆面宛如一張鬼臉嗎?

DSCN0975.JPG

印第安岩洞並不是原路進出,行經到路的盡頭是一面洞中湖泊

這段會搭乘小船帶我們涉水看一些奇特造型的岩石再繞一圈出來

穿越宛如一線天的出口,迎接觀光客們的則是一個小型集市

 

宛如一線天的出口

DSCN0985.JPG

古巴因為物資缺乏,很多東西都盡量回收再重複利用

據說,我們搭乘的骨董車,因為工廠停產很多零件也都是自己拼拼湊湊而來

也許廠牌不同、規格不符。但古巴人用手工慢慢磨製

花費無數心力、方法直到讓這些不合的汽車零件變成可以用為止

連我們喝完即丟的易開罐也能巧手讓它化成極有特色的小禮品

大家可以仔細看看,下圖的古董車跟照相機都是用易開罐折出來的

想必如此具有古巴風格的物品,世界各地應該都很難看到了!

 

易開罐制成的古董車、照相機

DSCN0994.JPG

從下圖可以看出水流將山體侵蝕到幾乎中空

現在這個凹洞便成為餐廳--Palenque經營酒吧的地方

從酒吧旁的小小洞穴進入,穿越長長的隧道到山的另一端,便是今天中午用餐的地方

 

餐廳--Palenque

DSCN1015.JPG

包圍在群山中,彷彿與世隔絕的餐廳

DSCN1047.JPG

除了殖民統治外,奴隸制度的存在在美洲也是一段心酸又血腥的歲月

這段到之後幾天我們還會再提。而今天用餐的這座洞窟來歷可不簡單

據說,是之前奴隸受不了苦役,逃脫農莊後躲藏的地方

因為,溶洞蜿蜒曲折,路線又四通八達,形成易守難攻之勢

往往讓主人不知道從何找起?也無法捉摸哪裡才是奴隸真正躲藏的地方

很多奴隸便藉由喀斯特地形的幫助而得以逃出生天

 

牌上寫著洞穴曾有奴隸躲藏的故事

64815280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