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現在已經改名的赤鬼拉麵~在還沒改名前剛好去吃了一次
位於台北東區小巷內的小小拉麵店~連非假日的平常時間都客朋滿座~真有點嚇了一跳
不過那麼多人~想必絕無可能是恐怖的地雷店~應該不負我期待已久一品美食的小小心願吧^^
赤鬼招牌(聽說現在已改名)
照慣例來個與餐人員大亮相~照了這張相片過了沒多久之後~我就被剪成短髮
所以可說是極具代表性的07年最後一張長髮照相片(淚)
Rosa與我(最後一張長髮照QQ)
久問其名而從未露面過的單眼皮美少女--April小姐
赤鬼拉麵小小的店面~面積不大~座位也不是很多~大約一次僅能入座30~40人左右
好險我們到的及時~在晚一些進來的人都因為沒有位子需要在外面等位~非常辛苦
店外還有套餐加價送煎餃的活動~想當然爾~花小錢又能多吃ㄧ樣東西~何樂而不為了
還記得之前在成田機場吃到的正統日本煎餃~雖然只有少少的幾顆~卻是五臟俱全的"大麻雀"
一個就有2/3個手掌大~跟一般台灣常見的四海遊龍的長型煎餃很不一樣
店內一景
我們3人分別點了赤鬼拉麵(3倍辣)、咖哩味增拉麵、蛋汁豬排飯(加價多一份煎餃)
April小姐的赤鬼拉麵正是此店的"扛壩子"拉麵~分成3種辣度~光看它紅通通的顏色
我就覺得喉間一陣緊縮~不過好險~3倍的辣度還在能夠接受的範圍~不是那種麻辣火鍋快要噴火的辣
而是一種增添口感的甘甜香辣~麵中的用料豐富~有叉燒、豆芽菜、木耳等~不愧位於必點拉麵第一位
赤鬼拉麵3倍辣
一向熱愛咖哩的我則完全無法控制的點了咖哩味增拉麵......恩= =b......大家也都猜到了嗎?
相較於赤鬼拉麵~雖然2碗的價錢差不多~但咖哩味增拉麵比較起來卻簡陋很多
簡單來說它就是味增拉麵上多加了一勺咖哩(來的時候湯上面就是一勺咖哩~還要自己去拌勻......)
叉燒也少的可憐只有一小片~外加一點點咖哩醬中的蘿蔔、雞肉......
比比旁邊別人的麵真的貧瘠到有種想讓人流下眼淚來的感覺來TT
叉燒則充滿了脂肪~一片中1/3都是肥肉~是愛美人士的天敵(含淚吃下)味道也普普~不很特別
除了用料~麵條的部分異於之前吃過的拉麵~不是那麼的軟~比較有Q度也比較硬
April小姐說她在大阪吃過的日本拉麵就是這樣子的口感~可能是我自己不太習慣吧
湯的部分我也覺得比較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味增本身就帶鹹味又加上重口味的咖哩的關係
不過MENU上有註明~如果希望麵條軟一點or硬一點~湯鹹一點or淡一點都可以事先說明
但是因為我想吃原本赤鬼拉麵的原始味道~所以就沒有做任何改變
(可見也有其他顧客反應過硬、過鹹的問題~才會有這樣的特別註明)
咖哩味增拉麵
肥滋滋的叉燒
Rosa小姐點的蛋汁豬排是赤鬼拉麵中極極少見的飯食~我覺得跟一般的豬排飯差不多
可能是因為專賣拉麵的關係吧~做的並不是那麼有特色~而且蛋汁有過熟的嫌疑
上桌的時候沒辦法拌的很開~已經熟成一塊一塊的了~唯一的優點是豬排的部份炸的恰到好處~十分鮮嫩
蛋汁豬排飯
而我所期待的煎餃則是讓我再度流下英雄淚的小小遺憾QQ
因為裡面包了.....韭菜......小老虎是不敢吃韭菜的捏>"<連水餃、餡餅等都要挑沒韭菜的才買
本以為日本人沒吃韭菜(去日本玩時沒吃過)想不到赤鬼拉麵還是把它包進煎餃裡去
QQ不敢吃的我只有大方的把煎餃讓給Rosa跟April小姐享用了
套餐加價送的煎餃
總的來說~肥滋滋的叉燒確實是麵中最大敗筆~聽April小姐說赤鬼拉麵的麵中所附的叉燒質等都比較劣
但如果單點一份叉燒來吃的話(MENU有)~店家給的叉燒就是品質佳又好吃的那種
(= =b如果有這樣的分別也實在太誇張了~一定要單買叉燒才有好貨?那點麵的錢就不是錢嗎?)
也有聽說改名了之後~湯變的更鹹更少~麵條沒有之前好吃~不過這些只是聽說~並沒有經過實地證實
嗯嗯^^我想......有機會會再找時間去試試看是不是真的如傳言一般
Anyway赤鬼拉麵可能跟台灣人熟悉的麵食有點不同~Momoko小姐說是因為日本人只吃麵不喝湯
所以麵比較硬and湯比較鹹~但我記得拉麵的部份是沒有差的啊
只有烏龍麵的部分才是這樣(烏龍麵不容易入味)
By the way之前沒吃過這種所謂日式口感的人~十分建議前往一試~真的跟美食街吃到的很不一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