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日頭炎炎的夏季,幸好文物陳列廳裡有冷氣放送

這裡主要是介紹兵馬俑出土時的一些情形,還有兵馬俑的種類......等等

也是導覽先生帶的第一站+遊客人數最密集的地方(比其它展廳小很多的緣故)

參觀流線也較為不明確,往往需要擠來擠去才能看到東西

 

努力往前擠擠擠

DSC06473.JPG

展廳中最有名的文物是--銅車馬。一號銅車馬稱為「立車」

共耗費八年的時間才修復完成,它以秦始皇的鑾駕為原始設計並等比例縮小1/2 

車蓋下有一個立姿的陶俑,亦備有銅盾、銅劍等兵器 

由這些配備中可以發現,這輛立車便是保衛秦始皇安全的兵車

 

一號銅車馬

DSC06470.JPG

二號銅車馬稱為安車。這兩輛車的設計都是單轅、雙輪、以四馬駕馭

車蓋上雕刻著精美的紋飾,車上的陶俑則是跪姿的型態

 

二號銅車馬

DSCN8722.JPG

銅車馬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文化價值在於,它不僅僅代表秦朝精湛的工藝技巧

更顯示了當代對青銅器冶煉技術的掌握程度

源自於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發展至秦代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銅車馬的出土,證實了青銅器已開發到最輝煌的階段

也是由此開始,中國歷史慢慢迎來下一個燦爛的鐵器時代

 

1974年首次發現兵馬俑的地方

DSCN8729.JPG

上圖便是1974年,楊志發先生挖掘到兵馬俑的現場照片(中間靠右的那個坑口)

導覽先生跟我們說,雖然這麼多年來,兵馬俑帶給臨潼龐大的觀光商機

但楊先生這位重要的發現者,在當時只得到RMB$30多元的獎勵

扣掉分給生產大隊的錢,實得居然僅RMB$0.78元而已

 

兵馬俑陪葬坑相關相片

DSC06479.JPG

很多人都知道兵馬俑,但不知也是否跟我一樣了解不深

我一直以為兵馬俑就是秦始皇陪葬品的全部

實際參觀後,才發現長達30多年的建造怎麼可能只有這樣

秦始皇既然一統六國,自覺凌駕於三皇五帝之上,稱己為「皇帝」

死後自然也想把生前的榮耀、權、錢,精神及物質上的種種留下來陪伴他到永遠

簡單來說,他生前擁有的一切,幾乎全被複製到地下陵寢中

我們最熟悉的兵馬俑僅是其中一小部份罷了!

 

一號坑大廳

DSC06483.JPG

兵馬俑既然帶個「兵」字,可想而知一定具有守護及保衛的功能

我們現在常說三軍、三軍,那是指陸、海、空三個軍種

但古時的三軍是代表中軍、右軍、左軍,這些兵權的象徵也化為兵馬俑埋於地底長伴君王

不過,軍隊既然有保護作用,必位於臨寢最外圍的部分

可想而知,光是外圍便如此壯觀、震撼,中心的帝陵應該更是難以想像的華美

 

一號坑大廳 2

DSCN8739.JPG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最壯觀的該屬--一號坑大廳,面積高達14260平方公尺

依目前挖掘出的陶俑密度計算,裡頭至少埋有6000件以上的文物

這裡目前尚未考古完畢,上圖最後方的平台就是現在還在挖掘與修復的臨時辦公室

 

支撐的夯牆

DSCN8750.JPG

近距離觀察我們也發現,為了防止坑洞的坍塌,建造時週圍就隔起長條狀的夯牆

上圖像柱子的地方,裡面還夾著木柱做為支撐,再舖上蓆子跟黃土,坑底也佈滿青磚

 

二號坑大廳

DSC06507.JPG

第二號坑大廳就比較沒那麼壯觀,也可能是因為一號坑比較早挖掘的關係

現在還是以開挖那邊為主,不過二號坑就能清楚看到,用蓆子跟黃土做掩蓋的痕跡

再挖下挖掘的話,裡面就是一尊尊的陶俑了

 

盜墓小說中才能看到的盜洞

DSCN8767.JPG

兵馬俑出土時的樣子,跟我們想像中不太一樣,他並不是一尊尊好好的矗立在那裡

經過歲月的摧殘以及開挖時的震動,其實多數兵馬俑都已經碎裂(如下圖)

幾乎每一尊都要重新修復,而一個兵馬俑往往就要耗費一年左右的時間

像一號坑那樣壯闊的兵馬俑群,確實是歷經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達成

 

待修復的陶俑

DSC06511.JPG

三號坑則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面積最小的一個陪葬坑

這裡也是三軍裡中軍的所在地,亦是指揮總部

從平面上來看三號坑呈凹字型,裡面大多是戰車、武士級別的陶俑與大量的兵器

三個坑比較起來,一號坑多為步兵跟戰車,二號坑則多了騎兵

 

三號坑大廳

DSCN8769.JPG

陶俑全身皆有彩繪,面貌、五官沒有一尊相同,連髮絲、鬍鬚也刻劃的栩栩如生

出土不久後,還能從下圖的相片裡看到遺存的色彩

可惜遭到空氣氧化後,塗料、染劑漸漸消失,只剩下最底層的陶片原色

 

彩繪俑頭

DSCN8776.JPG

彩繪甲衣與服飾

DSCN8778.JPG

整座秦始皇帝陵博物館其實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剛剛看過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另外還有一個「驪山園」,兩者距離有點遙遠,需要轉搭電瓶車才能抵達

 

談到電瓶車」,我就必須讚揚一下大陸的觀光景區

這些景區為了防止環境汙染,自駕的小客車、大汽車都要停在幾公里之外的停車場

進到園區大門後,要另外轉搭電瓶車才能抵達真正的觀光地

大大降低污染的可能性,長久維護了當地生態,真是非常有遠見

不像臺灣一樣,沿路違規停了大大小小的車輛,不僅人擠人,還充滿汽油味

 

驪山園

DSCN8785.JPG

前文也說過電瓶車是非常重要的,不坐的話真的會走到海枯石爛

驪山園,我終於有機會拍下園區內的道路,真是遠到看不見盡頭

我們八月的時候去,光是等車曝曬在大太陽下就快不行了,完全不想體會步行的滋味

也再次呼籲大家千萬不要太有勇氣以身試法

 

遠到看不到盡頭的道路

cats3.jpg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展出前導部隊--兵

除了兵權之外,皇帝也還需要陪伴他的嬪妃、大臣與其他娛樂(譬如,馬廄)

驪山園就是最靠近皇帝生活圈的地方

裡面有共有K9901陪葬坑、K0006陪葬坑與秦始皇帝陵

K9901陪葬坑發現於1999年,平面成凸字型

裡頭終於不再挖掘出外圍的兵馬俑,而是表演雜技+負責娛樂的百戲俑

 

K9901陪葬坑

DSCN8787.JPG

百戲俑

DSC06533.JPG

這裡是1999年後建造的,裡頭都備有中央空調來維護文物

兵馬俑博物館那邊則沒有空調,為了減少氧化只能緊閉門窗

裡頭溫度很高、空氣也很悶,大家都很不文雅的狂拿扇子、簡介搧風

.

呈凸字型的陪葬坑

DSCN8798.JPG

K9901陪葬坑原則上禁止拍照,但Amber沒注意到,拍了幾張後才發現

幸好有謹記不開閃光燈的原則,不然就糗大了

 

工作人員在修復陶俑

DSC06534.JPG

這裡參觀的人潮沒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多,但我覺得兩者意義上是大不相同的

驪山園透露出秦代君王生活的細節,雖然多數都在挖掘中,還是很有一來的價值

 

K0006陪葬坑

DSC06543_mr1439702504553.jpg

K0006陪葬坑裡擺放了四尊修復好的袖手俑,它們頭帶長冠屬於文官的代表

K9901陪葬坑全身赤裸的百戲俑則是庶民階級,兩者在身分、地位上有著明顯的區分

 

袖手俑

DSCN8807.JPG

20匹陪葬的馬骨

DSCN8811.JPG

驪山園中央則是秦始皇帝陵所在,因為只具觀光價值,沒有擺放文物

導遊就沒有帶我們過去看(我們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花掉太多時間

帝陵到目前都沒有開挖的打算,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所記載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

宮觀百官奇器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中間的小山丘就是秦始皇帝陵所在

DSCN8818.JPG

文中描繪帝陵位於三層地下水之下,為了防止盜墓還在外圍澆灌銅汁

裡頭架設弓弩、暗器無數,墓頂繪製了天文星宿的圖案,並以水銀制成秦國疆域的河川

如此繁複而精美的設計,經評估後,無法保證帝陵可以完整開挖出來

所以,目前考古單位先在此設一個博物館保護原址

待後世考古技術、器材提升後,再進一步了解這位前無古人的帝王的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