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藍洞是一個單獨且較偏僻的景點
在我們的行程圖上並沒有特別標示出來
但位置差不多就在阿克古城北邊與黎巴嫩相接的海岸邊
15天行程圖
藍洞的英文名稱叫Rosh Hanikra
是一個由白色石灰岩和蔚藍地中海相交組成的海蝕洞風景區
景區接近海平面+檔著一面高聳的懸崖
所以,遊覽車沒辦法直接開到門口,必須搭乘纜車下去
迎面吹著地中海的微風
坐纜車下到景區
斜度達到60的纜車
我本來以為這趟接駁用的纜車很普通,想不到路程雖短卻也不太簡單
因為,纜車兩端的傾斜度達到60度。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陡峭的纜車
而數十年前,原本前往以色列藍洞的方法只能搭小船進入
以至於長久以來只有當地的泳者和潛水者才知道這個景點
直到搭建纜車後,游客才得以由懸崖頂直達藍洞洞口
進入藍洞
纜車站底部是一個不大的長形海岸
乍看之下搞不清楚藍洞究竟在哪裡
直到導覽人員帶我們走向一個小小的樓梯
這才發現這個藍洞居然是有觀光步道的那種
以色列藍洞
以色列藍洞 2
Amber熟知的藍洞,如義大利、貝里斯、馬爾地夫......
通常都要另外搭小船或浮潛進去礁岩裡才能看見
前文提過以色列藍洞原本也是如此
直到1968年時靠著海蝕出來的平坦岩石區順利挖出一條隧道
這才陸續開拓成可以讓遊客輕鬆觀賞藍洞的步道
以色列藍洞 3
人工挖掘出的小徑很讓我們如游魚般輕鬆穿梭在巨大岩塊中
不過,畢竟身處不通風的礁岩內部,溫度是非常悶熱的
再加上海水侵蝕出的區域也有限,全程大概只花了10分鐘就走完了
離開藍洞區的步道,出口是開在纜車站另一側的海岸邊
這時便還要順著海岸線所設的步道慢慢走回原點
迷你象鼻岩
頭頂上是崖頂的纜車站
回到藍洞入口。整個景區此時還沒有走完
導覽人員帶領我們走向另一端的山洞中
原來,還有一場Rosh Hanikra的介紹影片要看
在山洞中看影片
影片講述的是Rosh Hanikra的歷史
或者是個人喜好的關係,我覺得比起藍洞這些史蹟更加吸引人
假使未經說明,我肯定無法猜到這裡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
其歷史可追溯到西元前的馬其頓帝國
當時,兵力強盛的亞歷山大大帝,藉由途經Rosh Hanikra來攻打亞洲與非洲
(以色列北境有黑門山為屏障不易穿越)
至此開始,往來的軍隊、商旅在千百年間打造出一條連接歐、亞、非的通路
近代,甚至直接打穿岩層興建出更加便利運輸的鐵路
但二次大戰後,益於民生的優點卻成為軍事上的缺點
阿拉伯地區雖然脫離殖民自由獨立,但英國卻始終沒有真正放棄對於這裡的控制權
不斷向親英及反政府組織輸送武器
最終,為了抵抗叛軍的進攻,他們選擇炸毀數條重要鐵路及要道來阻止
其中之一便是Rosh Hanikra這裡連接黎巴嫩與以色列的鐵路隧道
充滿故事的鐵軌
走進山洞第一次看到地上的鐵軌時,我還以為是一種裝飾
想不到我們看影片的山洞居然就是當時被炸毀的隧道
而這個隧道現今並沒有再重啟使用,只保留著一小段殘餘的鐵軌作為紀念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Amber不免驚嘆於命運的奇妙安排
Rosh Hanikra始源於馬其頓帝國的侵略,卻終止於阻止自己被侵略
在侵略與被侵略間來回交錯,起起落落千百年後又回到原點
不禁使人聯想起「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從懸崖上看海岸線的步道
耶路撒冷與貝魯特的距離
以色列、黎巴嫩邊界
搭纜車再度回到懸崖上,我們才發現距離數公尺的地方就是以色列邊境
隔著一扇鐵門,彼端便是黎巴嫩
此刻不由得再度慨歎「或許這是我一生中最近接近黎巴嫩的瞬間!」
大夥把這裡當作觀光景點,好奇的在鐵門前東張西望、到處拍照
離開後,Sandra姊姊才說鐵門後面就有士兵在持槍警衛著
(好像站在陰影處,我沒有看見)
她一直擔心我們靠太近,會被鳴槍警告......
ㄜ......當下我還真的有想過要伸手穿過鐵門去摸摸黎巴嫩的土地
幸好只是想想......不然......萬一......就......
只能說來自台灣的我們實在太天真、太幸福
看到廣闊的蔚藍地中海就忘記了美景背後隱藏著兩國間的緊繃氣氛
國境前的大合照